心理日常-102
- 心理治療中心 培甯
- 6月2日
- 讀畢需時 1 分鐘
臨床工作有感
父母的「雙重劇本」成為孩子的心理迷宮
我經常接到這樣的家庭,
父母對孩子說「我無論如何都會愛你」,
卻在孩子表達不滿時瞬間板起臉孔,
這種日常場景正悄然編織著兒童的心理迷宮。
父母的言行矛盾像無形的裂痕,
將正在建立安全依附的孩子的心理認知
切割成真假難辨的狀態,
讓成長中的心靈在無數鏡像反射中迷失方向。
現代父母常陷入「理想自我」與「真實反應」的拉鋸戰:
嘴上說著「成績不重要」,卻在分數下滑時焦慮踱步;
宣稱要培養獨立人格,
卻在子女嘗試選擇時搶先鋪好安全軌道。
這種父母認知與行為的斷層,一部分源自
個人深層的生存恐懼與未處理的心理成長議題。
研究顯示,
63%的父母承認會在子女面前刻意壓抑負面情緒,
卻在肢體語言中洩露真實態度。
當語言文字與情緒頻率產生0.5秒的錯位,
孩童的杏仁核便會啟動警戒模式。
大腦神經可塑性研究證實,
長期暴露在矛盾教養環境中的兒童,
前額葉皮質會出現異常增厚,
這與決策困難和情緒調節障礙密切相關。
那些在父母雙重訊息中成長的少年,
有4.2倍更高機率發展出「假性成熟」防禦機制,
表現為過度討好或攻擊性交替的行為模式。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