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面對人際關係或學業壓力時,
他的內心小劇場上演著各種的可能性,
可想而知那情緒的張力可有多高,
但外表還是有那麼一點堅持,
要維持著克制的模樣,
希望保留一種「我是可以的/一切都還好」的倔強。
通常這種表面穩定的狀態最多只能在日間的時段維持,當晚上回到家中最熟悉的地方,防衛減弱,那種不安穩的內在情緒有機會宣洩,便會為家裏帶來衝擊 ;
那種想要獨立,又需要倚賴的呈現方式,不時會使父母感到困惑和挫折,繼而觸發煩躁的感受,並想要以問題解決方式來回應,但越上心越用力,就越容易跌落權力拉扯的陷阱。
這時家長可以先停下來,深呼吸一下,問自己:
「我現在的感覺怎麼樣?」
「這關係中我在意的是什麼?」
「他(孩子)真正想說的是什麼?」
有時,適當地情緒抽離、拉遠些距離,
不直接拒絕或被逼順從孩子的要求,
或許可以讓我們爭取到一個空間,
來傾聽,澄清,並嘗試靠近孩子內心的需要。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