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作家相片心理治療中心 培甯

心理日常-33

面對重複自傷的青少年,那不在乎的表情,並不是他真的不在意,而是隱藏著深刻的無力感和迷惘,這或許是一種偽裝的表現,一種應對壓力的機制,一種求救的訊號,但因不知如何開口,也擔心開口之後的後果;


       可能在過去經驗當中他/她預期自己聲音無法被聽見,想法不會被肯定,所以裁判個方式透過說服自己說「我不在意/I don’t care……」,才不至於感到那麼受傷;因為要去感受那種有可能是自己能力不足,無法即時看見任何改變的成效,面對他人的失望,會帶來很大的挫折和自卑感。


當你發現身邊人有自傷或企圖自殺時,會因應你和對方的關係和對他的期望而引伸不同程度的反應,如:驚訝、錯愕、難過、不解、憤怒、厭惡等各種複雜的情緒… 


好多人第一個浮現在腦中的問題離不開都是問「為什麼?」 


       如果是親近的人,更容易引伸內疚自責,覺得自己「應該要做更多」、「做得更好」、「更早、敏銳地去觀察一些危險先兆」…甚至會不斷回顧和他相處時的每一個情景希望從細節中看到是否自己遺留什麼… 


       有時會感到焦慮不而變得氣憤,不明白為什麼他會做這樣的選擇。在這些不確定的情況當中有這些感受在所難免,有時越用力想要說服、開解,越覺得無力;反而讓對方感受到不被明白和壓抑。


等待,不是放任冷漠,不是不作為,而是保持著信念和開放接納的心,陪伴著他/她來探索生命中各種可能性,讓他知道:


「不知由何時開始你遇到這些挑戰和困難,

我覺得好可惜無辦法及早察覺來去支持你;

現在我想讓你知道,你,在我生命中有著很重要的位置,

如果你願意分享,

我會努力學習以開放的心聆聽、不評價、不建議,

期望有機會陪伴著你一起面對這些不舒服的想法和感覺;

過程中,我也可能會因為焦急而犯錯,

希望你提醒我,並讓我知道如何調整,

若果你不願意分享,也是可以的,

因為你的感受很重要,我只希望你不是孤單一個!」




3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