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作家相片心理治療中心 培甯

心理日常-41

心理治療現場中的鏡映


親愛的家長們!

有沒有跟我有過類似這樣的經驗...

身為母親與伴侶的身份,

日常中,會看到另一半在對待孩子時的不舒服,

自己或另一半看到孩子身上令人生厭的缺點...

總會埋怨或開玩笑地說遺傳到對方。


近期,

我對於先生忽略大仔的情緒,

冷漠回應孩子的樣子,

感到心疼孩子不已,

延燒下來是夫妻的衝突,

但奇特的現象發生了,先生與孩子的關係緩和了。


這我才發現...

我在孩子身上看到的痛苦,亦是自己內在的痛苦。

許久的時間,我們沒有時間溝通與交流,

我感到對方的關心不足,亦自己漸行疏離。

直到衝突發生,我反覆思索,我意會...

我害怕與承認看見自己身上的傷。

我恐懼與對方溝通失敗。

但我把反應投向了孩子身上。


個人對孩子行為與反應的感受,

就像是我們的一面鏡子!

我們在教養孩子所感受到被困擾的痛苦,

往往是我們身上的”傷“,

而且是由夫妻之間不一致所促發-正在發炎的傷口,

而傷口的根源源自原生家庭。


每當你對孩子有強烈的不舒服時,

我會鼓勵家長好奇,並自我探問:

什麼原因,孩子/伴侶的行為讓你如此感受激動?

當孩子/伴侶做這些動作的時候,你又感覺到了什麼?

那些感覺可能會是難過、失望、無力或絕望

我們再往下多了解一些?

這種感覺在哪些時候又似曾相似呢?


往往答案會呼之欲出,

這些感受通常是來自...

伴侶關係失調,親職意見不一致

以及我們過往成長經驗中所受的傷。

我們用層層的堅韌盔甲,來達到自我保護,

為的是不想再令自己可以感覺到這些痛苦。


但很可惜的是...

這些感受、情緒是我們用來維繫關係的寶藏!

當我們把這些情緒壓抑不用時,

我們會有困難來理解伴侶的舉動,

孩子的挑戰行為就會讓我們感覺到恨,

我們會誤以為這些感受是針對孩子而來,

讓原本應該是用愛連結的親子/伴侶關係,

卻意外的讓恨意、討厭潛入斷裂連結。


不論育兒或關係維繫,

皆是一場自我修復歷程,

當我們願意多花一點時間照顧自己的傷口。

我們就可以避免誤觸扳機,

停止意外射出代間傳遞的創傷子彈。




5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Comentario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