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心理日常-118

  • 作家相片: 心理治療中心 培甯
    心理治療中心 培甯
  • 10月1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心理學淺談K-pop獵魔女團


前一陣子,在不斷地被不同主播、youtuber

翻唱k-pop的主題曲洗腦情況下,

我好奇地看完了這部電影。

這一看,不得了了,

不論是主題曲或是電影劇情的安排,

都不得不讓我聯想到心理學。


【你不是不夠好,只是忘了與「陰暗面」和解】

從半人半魔的Rumi身上,看見被壓抑的真實自我


▍當「完美偽裝」成為生存法則

故事中的Rumi,從小被養母告誡:

「隱藏你的魔紋,

別讓任何人發現你的真實模樣。」


這句話背後藏著許多人的共同恐懼:

「我的瑕疵不會被接受,

必須隱藏不夠好的部分,才能被愛、被認可。」


於是Rumi用盡力氣對抗外在的邪惡,

卻在某個關鍵時刻,發現自己再也唱不出聲音

越是努力壓抑真實,越是失去表達自我的能力。


▍壓抑的陰影,總會找到出口

這樣的困境,是否也出現在你的生活中?


對伴侶的某個缺點特別不耐,

後來發現那是自己不敢承認的特質


親子衝突中,憤怒指責的背後,

藏著對自身不足的焦慮


職場上對同事的挑剔,

其實是對自我要求的投射


心理學中,這正是「陰影投射」的展現—

我們把自己無法接納的部分,

轉為在他人身上看見並批評。


▍當「正向思考」成為另一種壓迫

Rumi的失聲,

也像極了現代人面對情緒困境的寫照:

用「加油」「要正向」勉強蓋過真實感受,

結果卻讓身心一起罷工。

這不是因為軟弱,

而是因為我們否定了情緒存在的權利。


▍與不完美共存的勇氣,才是真正的力量

Rumi在魔紋被揭露後墜入谷底,卻也終於明白:

黑暗不需要被驅逐,而是需要被接納。

她學會與魔紋共存,就像我們終須學會:

焦慮、憂鬱、自卑……

這些都不是該被消滅的敵人,

而是構成完整自我的一部分。


▍從Rumi到現實:給「覺得自己不夠好」的人

這則故事其實是心理治療的隱喻:

真正的治癒,從來不是完美無瑕,

而是能坦然說出:

「是的,我有這一面,而這不妨礙我的價值。」


在家庭中,這更是深刻的提醒

每個孩子都可能帶著社會眼中的「魔紋」:

可能是過度敏感、衝動特質,

或不符合主流期待的天賦。

若最親近的父母都無法接納這份獨特,

孩子學到的,將是用一生去隱藏真實的自己。


ree

留言


培甯心理治療中心

Centro De Psicoterapia Nurturing Natures

(+853)28403637  nurturing.natures.mo@gmail.com

澳門荷蘭園二馬路6號友聯大廈1樓G座

©2022 培甯心理治療中心 版權所有。

bottom of page